壓力應對與管理
作者:
發布:2015-03-17 10:46:59
點擊量:
一、過度或長期壓力的影響
生活難免會有壓力,而適度的壓力可以激發我們解決問題的潛能,但是過度或長期的壓力則會影響身心健康,呈現下列各方面的不適應癥狀:
生理方面:便秘、失眠、腸胃不適、頭痛、月經失調、高血壓、心臟疾病等。
情緒方面:浮躁、不安、焦慮、易怒、郁悶、倦怠等。
認知方面:思考僵化、注意力窄化、判斷力變差、問題解決能力降低等。
行為方面:活動力低、口語或肢體攻擊,人際互動少、強迫行為等。
檢查自己是否處在超乎承受的壓力狀態之下,是管理壓力的第一步。當我們辨認出自己正受困于這些不適應癥狀時,可以采用以下幾項自助方法進行壓力的調適,如果未獲改善,建議尋求專業醫師或心理咨詢師的協助。
二、壓力的應對與管理
壓力對人產生的影響層面,可以分為壓力本身、個人特性、應對方式及社會資源四方面,以下對這四方面的特性、容易產生高壓力指數的時機,以及有效的壓力應對方法進行說明:
(一)壓力本身:包括壓力事件的多寡、急迫性、嚴重性與持續性。當我們同時面臨多種壓力,或正在處理迫在眉睫的事件,或是處在長期壓力狀態之下,容易產生高壓力。
有效應對方法:減少不必要的壓力源,不囤積壓力事件。
(二)個人特性:包括歸因方式、自我效能的高低、過去經驗的成敗等。當我們擁有較多負向歸因特質,常將失敗做自我歸因,或是自我效能較低時,較容易感到高壓力。
有效應對方法:不將失敗歸因于自我能力不好,提升自信心,視威脅為挑戰,不將過去失敗經驗延續到現在,善用資源并相信可以突破。
(三)應對方式:分為有效應對與無效應對。當我們長期逃避困擾,或深陷負向思考與情緒當中,則容易產生無效應對方式,且知覺到高壓力。
有效應對方法:
1、直接采取行動解決問題,不過度拖延或囤集壓力源。
2、暫時擱置,稍做身心調整以增強負荷能力再面對問題。
3、改變認知方式:從正向角度思考自己的能力與問題。
4、尋求他人的支持或協助。
5、學習放松技巧,緩解身心緊張:
(1)靜坐:吃飯前做10—20分鐘,集中注意力于呼吸。
(2)身體放松:在手、肩、額頭、眼、口重復緊縮5秒鐘、放松5秒鐘。
(3)伸展運動:溫和地轉動頭、頸、肩膀、四肢、腰、背、等身體部位。
(4)腹式深呼吸:凸出肚子,慢慢呼氣吸氣,呼氣長于吸氣。
6、做好有效時間管理,事情分輕重緩急。
7、維持正常作息,保健養身。
8、時常微笑,以刺激腦神經分泌好介質。
9、培養幽默感,欣賞自我與環境,以調節負向壓力。
(四)社會資源:指個人可獲得他人的支援協助與情感支持等。當我們有孤苦無依的想法,或是難以向人求助、擔心面子、害怕與人親近時,容易產生高壓力。
有效應對方法:
1、向信任者訴說以獲得情感支持。
2、培養興趣,參加社交或休閑活動。
3、接近正向認知的人群,提升自我尊重的感覺。
4、尋求實質具體的協助,直接面對、處理壓力源。
5、尋求適當的資訊建議或指導,提升問題解決策略或技巧。
壓力刺激與個體應對譜成一曲交響樂,不和諧足以增添煩惱,但是和諧的結果,卻能激發我們的潛能,透過積極面對與調適的過程,將使我們更加成熟、有智慧。
上一篇: 發揮內向的優勢
下一篇: 在你的生活中提升幸福感